兩年前的脫歐公投,多少反映出英國人的想法,那就是英國與其他歐洲國家根本不屬一個團體。而英國人之所以有這種思維,可能與英國本身是一個島國有關。要將英國英倫海峽另一邊的眾多鄰國捆綁在一起,英國人總是感到有些不自然。
脫歐後的英國,因為市場規模夠大,所以玩具市場和倫敦玩具展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發展趨勢,雖然英國的玩具銷售額在2017年下跌了2.8%,但總值仍達34億英鎊(48億美元),依然是歐洲最大的玩具市場。
雖然英國玩具業在2017年的表現稍為令人失望,但值得體諒,畢竟這隻是過去 3年連續增長後出現的輕微下滑。事實上,2016年是英國玩具市場最理想的一年,雖然2017年出現過一些悲觀的預測,但仍然是第二好的年頭。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歐洲多個主要國家都經曆了重重挑戰,比如法國、意大利及西班牙市場都出現了收縮,而相對表現較好的德國,也隻是保持平穩而已。
除了脫歐事件讓英國整體消費信心頓挫外,電子遊戲硬件銷量的快速增長(增長了10%),如任天堂(Nintendo)Switch電子遊戲機,多多少少衝擊了玩具銷量,特別是價格較高的玩具產品 。
而英國玩具銷量下跌主要發生在2017年最後幾個月;在 9月底前,英國玩具市場仍然整體持平。不過,第四季市場下跌了6,500萬英鎊,主要產品如遊戲、拚圖、藝術和工藝設備,以至戶外玩具等的銷量全部大幅下跌。
蘑菇短视频安装包設計:據統計,英國玩具市場第四季隻有3個星期的銷售額出現回升,即10月第一個星期和12月最後兩個星期。最嚴重跌幅的 是第48及49個星期,但這兩個星期傳統上應該是生意最好的日子。另外,令玩具零售商感到意外的是,在“黑色星期五”促銷期,即11月24日星期五起的7天,銷量 也出現雙位數下降。有零售商指出,2017年的最大銷售熱潮隻在聖誕前最後4天才出現。如果這成為新常態,而不僅是某一年的特殊狀況,那將會在2018年為供應商和零售商帶來重大挑戰。
在2017年的英國玩具市場銷售數據報告中,售出的玩具大多數在10至20英鎊的價格幅度內,其次暢銷的是10英鎊以下的玩具;50英鎊或以上的產品銷量隻占市場12%。但值得安慰的是100英鎊以上的玩具銷量增長了24%,這主要歸功於幾種表現特別理想的新產品,包括Anki的迷你蘑菇视频成人APP最新版Cozmo, 以及斯平瑪斯特(Spin Master)的智能娃娃Luvabella,等等。
不過,授權角色玩具的銷售表現總體不佳,按年下跌10%,這主要是因為幾部暑假上映的電影未能把票房帶動相關玩具熱血熱潮。早在一年前,許多業界評論家預測 2017年一連串暑假大片包括《反鬥車王3》(Cars 3)、《變形金剛》(Transformers)、《蜘蛛俠》(Spider-Man)及《壞蛋獎門人3》(Despicable Me 3)等,將會大大惠及英國的玩具市場,更預期年底強勢上映的《星球大戰:最後絕地武士》 (Star Wars: The Last Jedi)將會成為年終的大驚喜,但事與願違,尤其令人失望的是,星球大戰與上映前的聲勢相距極遠。
幸好,一些創新的玩具設計和潮流玩具的出現,如,驚喜娃娃 (LOL Surprise)、手指猴(Fingerlings)及神秘蛋(Hatchimals)等,填補了英國玩具市場的缺口。另外,還有指尖飛輪(fidget spinners)、泥膠(putty)及黏膠(slime)......它們也 都對英國 2017年玩具總銷售額做出了重大貢獻。
縱觀2017年玩具市場的數據,英國玩具市場會在2018年有什麽樣的表現?
首先,是眾多玩具企業關注的焦點——玩具反鬥城。目前,玩具反鬥城26家英國分店已經展開結業大減價,反應極好。但諷刺的是,玩具反鬥城該集團的采購團隊一直保持樂觀,給予供應商信心和希望,但供應商卻審慎的態度密切注視反鬥城每日的狀況 。
不過,英國的情況與美國不同。假若英國的玩具反鬥城真的消失,這個空缺可以由另外幾家玩具零售連鎖集團填補,明顯的競爭者有Smyths及The Entertainer。早於2008年,當英國零售巨頭Woolworths結業後,這兩家玩具零售集團已顯著擴大在英國玩具市場的業務。這兩大集團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由充滿熱情、目光遠大、親力親為及有商業頭腦的老板所領導。
而網上玩具銷售的日益增長不容忽視,有英國供應商指出,若消費者對玩具反鬥城的信心動搖,最大得益者其實是亞馬遜(Amazon)。現時網上銷售占英國玩具總銷售額差不多四分之一,估計在未來幾年還會繼續增長。
說回倫敦玩具展,這個展覽會的前景看來應不成問題,隻要英國玩具市場能保持活力和競爭力,玩具展將會繼續成功下去。
而中國玩具企業如果想在英國玩具市場中分一杯羹,除了要及時了解英國玩具市場動態,加強與當地玩具行業的聯係與交流,更要多多注意英國民眾消費方式和消費喜好的轉變。